根據筆者一定時間的醫院物業保潔管理經驗和深入調研,以及向長期從事醫院業態的資深管理人士的請教,運用管理學工具,參考員工的成熟度(入職時間)指標,將醫院物業保潔員工分為以下四類:

A類員工:高意愿、低能力。通常為新入職員工,剛一開始面對新工作,充滿疑惑,有濃厚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工作積極主動、有上進心,但由于技能不足,缺乏鍛煉,容易犯錯誤。情緒上表現不穩定,遇到困難容易放棄。
B類員工:低意愿、低能力。這類員工在任何單位總有那么一小撮,入職時間一般在一年以上,工作注意力不集中,精神面貌較差、服務態度不佳,工作缺乏主動性,沒有上進心,時常會有業主投訴。偶爾在團隊里散播負面信息,破壞團隊整體性,打擊其他員工主觀能動性,拉低管理處綜合服務水平,損壞公司正面服務形象。
C類員工:低意愿、高能力。此類員工入職時間在三個月以上,工作表現穩定,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經驗較豐富,能夠遵守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和科室的規定安排,服從管理。但是一般安于現狀,只愿意做好本職工作,不愿意參加管理處布置的本職工作外的其他任務,進取心不強,服務品質徘徊在中等偏上水平,這類員工比例占多數,通常占管理處全體員工的50%以上。
D類員工:高意愿、高能力。入職時間半年以上,工作表現始終出色,心態樂觀,自我管理能力強,頭腦靈活、思維清晰,善于思考和學習,工作經驗豐富,團結同事、善長與人溝通,服務良好,經常受到業主表揚和公司獎勵,自身在職場上也有向上發展的渴望和計劃。
1、加強教導A類員工
員工入職初期,現場主管通過傳幫帶的培訓方式,定向跟進輔導,進一步鞏固員工技能基礎,幫助員工建立自信心。堅持“走動式管理”,時時關注新員工的工作狀態,糾偏扶正,多與其交流,了解員工真實想法,多些鼓勵和關心,因勢利導,使其學習成長為C、D類員工。
2、敢于淘汰B類員工
B類員工,由于種種原因造成其基礎條件差,管理起來費時費力、難度較大,考驗管理者的能力和耐心,處理不好甚至會阻礙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日常管理中,重點觀察,加強監督力度,給其下達工作指標和考核標準,及時肯定工作的表現,引導其進步、向優秀員工看齊。對于違反規章制度,影響團隊協作的行為,絕不能熟視無睹,嚴格按照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給予強制性懲罰,或調換崗位,以示警告。評批教育后,仍無視公司管理制度的存在,屢次違反、不服從管理,立即辭退,寧缺毋濫,避免其他員工效仿,破壞公司服務品牌。
3、關注培養C類員工
C類員工考慮到自身年齡偏大、福利待遇固定、晉升空間渺小等因素,大都安于本職工作,大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因此,用調整績效考核、打通晉升渠道等措施,規劃員工發展愿景與藍圖,鼓勵員工進取、爭先爭優,調動員工的需求欲望和進取心,帶動員工向著D類型靠攏。
4、重點培育D類員工
D類員工,工作上,發揮其優勢特長,打造管理處的服務亮點,樹立服務的標桿榜樣,進行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號召其他員工學習。管理上,放寬管理限制,授權任用,帶領其參與科室開荒、應急救險等艱巨任務,培養其管理組織能力,并嘗試讓其獨立帶隊主導任務,輔助其完成。思想上,樹立服務意識,認同企業文化,建立和公司一致的發展觀和價值觀,真正培育成為管理層的接班人。
管理學中常常提到,沒有管不好的員工,只有不會管理的上司。換言之,任何員工都有他的優勢和特長,能不能發揮特長、合理利用,取決于管理者的管理藝術和領導魅力。醫院物業保潔管理亦然,不能因為保潔員的結構層次偏差、院內環境惡劣等就盲目認為標準化、精細化的保潔管理是在做無用功,只要維持醫院表面上整潔即可。醫院物業保潔管理固然有其區別于其他業態物業的特殊管理難度,但是客觀因素的存在不能成為管理的阻礙,相反應該成為管理的觸發點,打造成企業服務品牌的亮點。關鍵問題還是在于如何對員工有效管理,實現醫院整體環境達標,患者在健康舒適的環境下安心療養、醫務人員在放心整潔的場所里工作的企業服務目標。
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醫院物業保潔管理,歸根到底還是對于人的管理。通過參考借鑒其他業態物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吸收其他行業優秀的服務理念,運用管理學中提煉出的管理精髓,結合醫院物業的具體情況和現場保潔員工的自身特點,在醫院后勤改革不斷推進和業主需要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與時俱進,創新管理,對于從事醫院物業保潔管理的物業人來說是挑戰,也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機遇。
有理由相信,在多回合管理博弈中,用心服務醫院物業的管理者最終可以完成企業既定目標,贏得業主滿意,實現醫院、醫務人員和病友、物業企業、保潔員工多方共贏的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