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手機咨詢 18221844698
行業資訊/industry infomation
興安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總面積6萬平方公里,共56個蘇木鄉鎮,847個嘎查村,總人口165萬,其中農牧民34萬戶、105萬人。年初以來,興安盟委、行署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的明確要求,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決策部署,堅持以“清潔村莊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以建設“鄉村振興樣板區”為抓手,著力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有效解決農村牧區環境“臟亂差”問題。
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工作落實
興安盟始終把改善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按照“盟級主導、旗縣主抓、鄉鎮主責、農民主體、村為單位、戶為單元”的工作思路,堅持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確保村莊清潔行動持續健康開展。
成立盟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完善盟縣鄉村四級書記抓村莊清潔行動的責任體系,專門赴浙江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結合實際制定興安盟村莊清潔行動方案、“十縣百鄉千村”示范創建行動計劃等,并將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納入盟委對旗縣市的年度績效考核,保證村莊清潔行動點上有示范、面上有提升。
廣泛宣傳動員,狠抓清理整治
注重發揮農牧民主體作用,結合脫貧攻堅建立部門包村、干部包戶的責任體系,一戶不漏、一人不落開展政策宣傳,發動農牧民自己動手搞清理、搞綠化、搞建設、搞管護。
全面實施“三個四”環境治理專項行動,在春節前、春耕前和夏季三個重要時段,開展清理垃圾堆、廢物堆、糞土堆、柴草堆“四堆”,治理柴草亂放、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四亂”,創建有管護制度、有管護隊伍、有設施設備、有經費保障“四有”嘎查村。
全面推行“門前四包”管理制度,采取“戶集、村收、鄉處理”模式集中處理生活垃圾。目前,累計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71萬人次。
樹立文明新風,培養良好習慣
聚焦農村牧區陋習,結合新時代新型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開展“改變生活、從庭院做起”專項行動,實施示范村創建和提升庭院規劃設計水平、提升庭院環境整潔水平、提升庭院經濟收入水平、提升庭院家風文明水平“兩創、四提升”工程。
鼓勵支持農牧戶因地制宜發展“小養殖、小種植、小林果、小手工、小商貿”等“五小”庭院經濟,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
開展扶志長志氣、扶智長本領“雙扶雙長積分爭星”活動,激勵引導農牧民通過改變陳規陋習賺積分、得獎勵,形成“人人努力得積分、家家爭當星級戶”的良好局面。
突出鞏固提升,完善長效機制
堅持建管并重、立足長效,持續鞏固提升村莊清潔行動成效。建立村莊公共環境保潔制度,為每個自然村設置2名保潔員公益性崗位。健全環境衛生監督檢查機制,成立村級環境衛生監督小組,實施量化管理和綜合考評。完善村規民約,明確農牧民維護村莊環境的責任和義務,讓保持環境衛生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
下一步
興安盟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積極學習先進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開展集中整治,堅決打贏打好村莊清潔行動秋冬戰役,不斷加大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力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