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潔區與污染區劃分明確:入院前分流入院后分區
發布時間:2020-02-29 22:52
作者:格瑞戴西

臺灣急診醫學會感染防治委員會副主委 顏慕庸:我們后來成功地控制住SARS,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除了大家全體的公共衛生所有醫療人員所有全體動員的努力以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我們發展出一個所謂“動線管制”的機制!因為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波大概都是會到醫院那邊變成一個傳播源,從醫院再擴散回來社區。所以如果守住醫院,整個疫情就開始穩住,我們的動限管制基本上分個三個最主要的成分,第一個是到院前分流,一定要在醫院外面就把這個病人檢傷分流做好,像我們曾經在影片上看到所有病人排隊,整個等著擠進醫院,然后到醫院大廳里面,這個大概都是交叉感染最好的機會,所以第一個到院前分流。進入醫院以后就要分區了,我們看醫護人員走清潔區,綠色的清潔區,病人走污染的路線,從直接送到隔離病房,所以說清潔區、污染區就分得很清楚了,要從清潔區到污染區,一定中間有個緩沖區,那醫護人員在清潔區先著好裝保護自己,然后經過緩沖區再進到污染區去照顧病人。但是出來的時候不能把病毒帶出來,我們怎么做?你出來的路線同樣再走一次,還是經過緩沖區再回到清潔區,在緩沖區這邊把你的隔離裝備給它清除,不要把病毒帶到清潔區,這樣就能把污染的范圍、還有污染的病毒局限在污染區里面。但最重要一個策略,第一個我們叫到院前分流,第二進入醫院以后要污染分區,第三個出入各個不同的區域的時候,一定要節點洗手,可以看,我們從清潔區每過一關就洗手點,到處設置洗手點,一路洗,洗進來洗到污染區,照顧完病人要回來的時候一路洗手,一路洗手,這個地方你戴著手套也要洗手,用酒精洗手,或者用可以殺死病毒的消毒劑洗手都可以。這樣一路洗手,平時可以把我們的洗手率提到提高到百分之百,這樣醫院就保護住了。一旦醫護人員保護住,病人也保護住了,這是醫院的策略。當所有的醫院都保護住,整個社區,開始被有效地慢慢清除的時候,兩個潛伏期,SARS這期間兩個禮拜以后,就被趕離開臺灣了。所以在這個地方有個很陡峭的疫情極速控制期,這個就是我們在2003年觀察到的動線管制的功效,目前臺灣的醫院大概也都是采取這樣的守勢,所以雖然這一波來得又兇又急,而且他沒有發燒,就已經傳了怎么辦?我們會把這個緩沖區改成一個所謂的檢疫隔離病房。你這個還沒有癥狀的,可能已經帶著病毒了,我們怎么隔離?中間有個檢疫區,用這樣的動線分流來做,醫護人員,大概就可以得到最好的保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