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手機咨詢 18221844698
(一)職責
1、醫院感染管理部負責制定環境清潔管理制度,其內容應包括室內空氣新鮮無味、物品表面無塵、墻壁四周無積灰、墻面無霉斑、地面清潔干燥以及空調通風系統的風管與部件無塵,微生物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
2、醫院感染管理部參與環境清潔效果監測制度與方法的制定,提出與感染控制相關的技術;對清潔方法、程序,使用的清潔劑、消毒劑等進行審核。
3、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開展醫院環境清潔效果的監測,下列情況下隨時進行環境清潔效果的檢測。
1)流行病學調查提示,發生與醫院環境相關性的感染。
2)考核與評價環境清潔工作或工程質量。
3)新的環境清潔技術與方法的引入。
4、外部承包環境清潔的保潔公司,合同中應注明清潔效果的考核辦法,日常的清潔效果監測應由承包方承擔,使醫院內環境始終處于清潔、衛生、無雜物等;全院各層面、區域或某病房始終處于保潔人員監控之中,如一旦地面出現雜物時,單位時間內(如設定為30min內)負責該區域保潔的人員一定要巡視到此處,并及時處置。
5、清潔效果的監督考核由院辦公室、總護理部和后勤保障部負責。
(二)監測制度
1、醫院環境清潔效果監測制度,由擔任環境清潔的保潔公司自查監測與醫院抽檢相結合。
2、監測的頻率可視該區域患者使用頻率,如醫院公共廁所的清潔效果監測應以“小時”為單位時間;候診區、大廳等處可以“半天”為單位時間;而手術室則應在每臺手術后的清潔工作結束后檢查。
3、清潔效果考核可以采用表格化,相關的監測人員監測后在表格上簽字,并按相應的標準給予打分。
4、每半年組織由醫院相關職能科室參加并在保潔公司負責人陪同下,對全院的環境清潔工作進行一次現場檢測與效果考評,并留有考評小結;年終形成全年考評總結。必要時可對環境清潔外包合同內容進行修訂與完善,以達到環境清潔最佳狀態。
(三)監測方法
1、日常監測
日常監測為常規的清潔效果考核監測方法,應每日進行,頻率不得少于1次,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為患者提供清潔舒適的就醫環境。
1)目測法:對抽查的區域、房間的物體表面、墻面(角)進行目測,檢查是否有灰塵、雜物以及蜘蛛網等。
2)擦抹法:檢查者可戴白色手套或用清潔紗布等,對抽查的區域、房間的物品表面、家具表面等處進行擦抹,檢查是否有積塵。
3)嗅覺法:對一些特殊的區域,檢查者可以嗅覺檢查是否有異味存在,如公共廁所內是否可嗅到氨氣等異味。
2、定期監測
定期監測一年不得少于1次。如發生呼吸道傳染病暴發流行,應增加監測次數。
1)物理學監測法:
A、對空調通風系統清潔效果的監測,可參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
B、對空調通風系統管道內清潔效果的監測,可參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
2)微生物學監測法:
A、考核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冷卻水、冷凝水及其形成的沉積物、軟泥等樣品中是否含有嗜肺軍團菌,可參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中“附錄A:冷卻水、冷凝水中嗜肺軍團菌檢驗方法規定的檢驗方法”。
B、考核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中細菌總數、真菌總數和β一溶血性鏈球菌是否達標,可參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
C、考核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風管內表面細菌總數和真菌是否達標,可參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
D、考核方法可參照2012年8月1日實施《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中“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有關要求。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