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手機咨詢 18221844698
行業資訊/industry infomation
中國法院網訊 (富心振) 從事金融工作的姚女士,身份證曾經丟失過,卻莫名成了一家保潔公司的監事,姚某為此被自己所在單位勒令限期整改,因經交涉要求去除監事登記信息不成,而將這家保潔公司告上法庭。
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保潔公司應停止侵害原告姚某的姓名權,消除影響(保潔公司配合姚某去除工商登記中的監事登記信息);被告保潔公司賠償原告姚某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
2015年7月17日,保潔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某委托一家工商稅務登記服務中心代理其公司設立登記業務。當年8月3日,經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查,準予保潔公司設立/開業登記。在提交的設立/開業登記申請材料中,《股東決定》第(三)項:“任命姚某為公司第一屆監事;”在董事、監事、經理信息部分粘貼了保潔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的身份證復印件以及載有與姚某身份證信息一致的身份證復印件,在兩份身份證左側均進行了姓名簽字。
據姚某訴稱,其與被告保潔公司沒有任何關系,與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素不相識。2016年7月,得知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碼被該公司冒用并登記為其監事,自己所在單位勒令其限期整改。為此,其與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取得聯系,要求將自己的相關信息予以去除,李某表示同意,但需向他支付1600元。事后,自己向李某微信支付前述錢款,然而該公司至今依舊未將非法使用自己的信息在其監事登記信息中予以去除。
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姚某無奈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保潔公司配合將其姓名的監事登記信息去除,從而停止侵害其姓名權,消除影響,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
被告保潔公司未出庭應訴,也未具答辯。
以上事實,由保潔公司設立/開業登記工商材料、微信往來信息和轉賬記錄、情況說明及姚某的當庭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法院審理后認為,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本案中,綜合在案證據,被告設立/開業工商登記資料中與原告身份信息一致的身份證復印件的照片與其本人及身份證照片差距甚大,直觀判斷無法確認系同一人。其中所簽署的“姚小姐”簽名亦與其本人的簽字字跡完全不一致。再結合原告與被告法定代表人李某之間的微信內容,法院有理由相信原告所陳述的系事實。
被告經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應訴,放棄行使訴訟權利,應當自負相應的訴訟后果。根據在案證據,確認被告在未經原告同意的情況下,冒用原告姓名、侵害原告姓名權的事實。現原告要求被告配合將其姓名的監事登記信息去除,從而停止侵害,消除影響的訴求,于法有據,予以支持。而涉案糾紛確實對原告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影響,精神受到損害;結合被告的過錯,法院對原告提出的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依法予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