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手機咨詢 18221844698
醫院無菌物品質量管理是控制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菌物品在保障臨床診治、滿足醫療科研需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規范《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中消毒滅菌的基本原則:重復作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行清潔、再進行消毒滅菌。
實踐證明,醫用物品清潔、滅菌工作至關重要,如不注意物品清潔、滅菌 質量,臨床使用極易發生交叉感染,存在著隱患,對患者構成威脅。清潔和滅菌固然都重要,那么清潔和滅菌到底孰重孰輕呢?
清潔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使無生命物體上污染的有害微生物達到安全水平以便安全的操作,器械清潔是保證滅菌成功的關鍵。
一般認為,清潔過程至少應達到:
(1)降低物品上的生物負荷;
(2)去除有機、無機污染物;
(3)滅菌時達到無菌保障水平(SAL)10-6。
1956年Abbott,Cockton和Jones研究發現水溶性晶體內的芽胞對環氧乙烷(EO)和福爾馬林低溫蒸氣滅菌的抵抗力很強。Dole和Ernst于1967年表明晶體樣物質保護的微生物不但涉及低溫滅菌方法,同樣也包括濕熱、干熱;實驗結果表明有CaCO3晶體包裹的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被濕熱和干熱滅活的時間分別增加14和600倍,EO更長。1996年,Alfa等研究等離子(gasplasma)、過氧化氫蒸氣、100%EO和12/88EO在同時有有機和無機污物存在的情況下滅活微生物的效果,發現污物很容易形成晶體形式,導致很難滅菌成功。雖然晶體樣物質會大大妨礙滅菌的成功,但實際臨床上晶體樣物質很容易被清洗掉。
在目前尚無科學的器械清潔質量檢測手段的情況下,目測是較可行的方法。其基本的合格標準有以下幾點:
(1)器械表面外觀光潔、無殘留物質、無血跡、無水垢;
(2)器械關節和齒槽無新鮮銹跡或黑色腐蝕斑點;
(3)與目測合格標準不一致的結果則視為不合格。但是這種肉眼觀察還存在很多問題:
①物品內部包括很多管道無法觀察;
②結構復雜、表面凹凸不平的物體很難觀察清楚;
③小的隱血、污染物、粘液等也很難觀察清楚。
清潔才是基礎,只有清潔做到位滅菌出來才能符合要求,如物品不能適當地清潔,隨后消毒和滅菌過程的成功很難得到保證!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