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手機咨詢 18221844698
"不心動的東西就丟掉。”
如果你試過這樣的方法,定然會感到對物品是否心動的判斷并不怎樣困難,因為在你接觸物品的一瞬間就已經找到了答案,困難的應該是做"丟棄"的決定。
"這個烹飪器具今年沒使用,也許以后還會用的……"
"啊,這是他給我的飾品。那時候可真好啊!”
我想正是上述的種種理由阻礙著物品的丟棄。
如果進一步深究不能丟棄的動機,其實也不外乎兩個,那就是“對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不安”。
在選擇物品時,如果感到這個物品"沒有心動感,但也不愿丟棄",則不妨如下面所述那樣,暫此停頓,作進一步思考。
"這個物品是因為‘對過去的執著’而不愿丟棄呢,還是因‘對未來的不安’而不愿丟棄?"
請你對不愿丟棄的物品逐一思考,明確其屬于何種原因,這樣就能很快了解"自己擁有物品的傾向”。你會由衷地發出這樣的感嘆:"啊,我屬于‘過去執著型’”或者“我屬于‘未來不安型’"或者"我屬于‘兩者兼有型’。”
為什么說了解"自己擁有物品的傾向”很重要呢?因為自己物品的擁有方法能反映出自己生活的價值觀。
擁有什么樣的物品等同于自己擁有什么樣的生活態度。”對過去的執著"或者“對未來的不安"不僅是自己擁有物品的方式,而且也是人際交往、選擇工作等的選擇標準。
比如,一個對未來惶恐不安的女性在選擇相交的男性時,她不是純粹以“我喜歡這個人,和他在一起就開心”的理由與其交往,而是惴揣地這樣想著:"如果和這個人相處也許會得到些好處。"或者“如果和這個人分手也許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了。”有了這樣的理由,她就是不喜歡那個男性也會愿意和他一起生活。就選擇職業來說,她也不是以"我喜歡這項工作”或者"我想做這項工作"為理由來選擇,而是這樣想:“如果能進入這家公司工作就好了,因為它是大公司,就是跳槽也比較容易吧?"或者“只要取得這種資格證書就該安心了吧?”她通常就是以這樣的理由來選擇就職的公司和自己工作的。
至于對過去執著的人則是另一種表現。有的人以"我忘不了分手兩年的戀人"為理由,無論如何不愿開始新的戀愛。有的人明明知道現在的工作方法不對,但他借口"以前就是用這種工作方法做成功的",就是不愿改變工作方法。
如上所述,當你秉持"對過去的執著”或者"對未來的不安”時,就會發生不愿丟棄物品的情形。對自己而言,都是處于無法判斷對現在來說,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多余的以及“自己要得到什么"的狀態。由于無法判斷需要的物品和追求的物品,不需要的物品就會不斷増加,結果無論物理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會被大量不需要的物品所淹沒。
為了明確什么是自己現在所需要的物品,該如何行動呢?我認為還是應該先丟棄不需要的物品。無須去遠處尋求,也無須新購物品,只要對自己所擁有的物品進行認真判斷,減少那些不需要的物品就可以了。
坦率地說,在判斷的同時丟棄物品是一項痛苦的作業。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不得不對過去自己所做的一些糊涂的事情重新認識。
我在丟棄物品的過程中多次反省自己的過去,深深地感到一種讓臉上發燒的羞愧和后悔。丟棄的大量物品中,有我小學時代積攢的帶有香味的橡皮、初中時代留下的卡通畫、高中時代因逞強而買下的完全不合身的衣服,還有根本不需要、只是在購買時滿足了虛榮心的手提包……
“啊,迄今為止我花了多少冤枉錢吶。""真是對不起父母”“我怎么會讓長期不用的物品占據著房間里的寶貴空間呢?”
在把那些無用的物品扔進垃圾袋之前,我曾多少次發出這樣后悔的心聲。
盡管如此,存在無用物品的事實是不容抹殺的。這些無用物品都是過去自己選擇的結果。我認為最危險的是,對那些無用物品的存在熟視無睹,似乎為了否定自己過去的選擇而粗暴地丟棄這些物品。所以,我主張善待那些無意識中積存下來的無用物品,堅決反對“不加思考地丟棄”的做法。我想即使在丟棄之前也應該判斷每一個物品,讓彼此雙方充分交流感情,這樣才能融洽地處理好人與物之間的關系。
對于現在擁有的物品,我們共有三條可供選擇的道路。
現在就面對;總有一天會面對;到死都不面對。
選擇哪條道路是你的自由。但我絕對推薦"現在就面對"的道路。透過物品,我們能正確地審視“對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不安"的不同心態,最終找到對現在的自己來說極其寶貴的東西。于是,自己的價值觀就會變得十分清晰,今后的人生選擇也很少會發生迷茫的現象。
若能不再迷茫,且對自己選擇的事業傾注極大的熱情,就能成就更大的事業。因此,正確地對待物品刻不容緩,越早越好。如果你要開始整理作業的話,就是現在。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