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手機咨詢 18221844698
石材之所以能用來做建筑裝飾材料,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其優異的物理性質,特別是顏色,飾面石材的優劣貴賤,價格高低,可以說顏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由于顏色在裝飾石材評價中的重要地位和珍貴色彩的石材日益減少,為提高裝飾石材的檔次,石材著色技術就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
利用天然石材進行人工著色,既可使石材制品更加豐富多彩,又可避免因色差問題造成的石材浪費,從而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甚至將石材廢品變為合格產品,以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石材著色技術的發展,已有近40年的歷史,國外起步相對較早,但大多以服裝業所用的有機染料為研究對象,因此普遍存在色牢度不夠、耐水性及耐紫外線性能差等缺陷。
早在1969年,美國的克里門斯開始對大理石、花崗石及水生動物殼體的著色進行研究。1970年,他發現可以用還原染料和偶氮染料著色,并于1984年和1988年對他的著色技術進行過改進和完善,先后采用氧化色基、醋酸和烷基苯磺酸以及金屬絡合染料等進行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日本對石材著色技術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先后有平識豐(1982)、佐野惠(1986)、大石泰(1987)等用不同的染料進行過石材著色研究。
1985年,法國的巴巴索采用帶色的聚合物樹脂對石材進行著色處理。1987年,韓國的樸玉赫發明了高溫著色法,通過滲入和高溫分解金屬鹽的方法使石材著色。此外,德國、瑞士、巴西及蘇聯等國對天然石材著色工藝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方法均與前述大同小異。
我國對石材著色技術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1990年,國家建材局蘇州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石材研究所在國內開始從事“天然石材著色技術”的研究,1992年正式立項“石材養護技術的研究”(“天然石材著色技術”為其子項),同年石材著色技術產品開始投故國內市場,以后逐步有部分產品通過各種渠道出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印度、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天然石材著色技術”于1996年被列為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八五”科技成果,1997年被列為國家“九五”建材工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2000年被作為“FQS石材養護技術(防護、清洗、著色)”的子項通過了國家部級科技成果鑒定,2002年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內石材著色技術產業開始迅速崛起,如浙江大學、咸陽非礦研究所等也有相應的技術和產品投放市場。通過技術轉讓和著色劑產品的銷售,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群體。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